找到相关内容500篇,用时7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成唯识论之初能变识八段十义注释

    能熏习阿赖耶识产生新的种子,也就是指赖耶所藏这一方面,就是果义。离开着自体相,第八的因果二义是完全不可得的!  “摄持因果自相故。”那么什么是自相那?自相就是总相,因果就是相,在阿赖耶能持诸杂染法...了义灯》传,西明圆测关于体相和义相的问题,有二种异解:一、自相是体相,余二是相状;二、三俱是体相。)关于摄持的问题,《述记》中有非常明确的解释:“摄是包含义,包二一故,持是依持义,以总所依持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1764037.html
  •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

    圆显,即见天真佛。   第二颂下半颂,即说明佛出现于世,不事,只令众生断诸烦恼。一切众生烦恼断尽,即便成佛,如世尊无异。这便是佛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因缘者,即度一切众生皆成佛也。世尊以...事,只令众生除灭烦恼。众生若能除灭烦恼, 便可速成佛道。换句话说,无上菩提无他,无烦恼而已。无烦恼则破尽无明,无明断尽即是菩提。   我已佛眼见,应为我以佛眼见。一切众生身,佛藏安隐住,佛藏即如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5664308.html
  • 、顿教相的发展

    慧观以来便有此说法,然而慧观的二教五时说似乎是将大涅槃经的五味譬视作渐教五时说的成立依据,慧观的第一时教是三乘教,相应于五味喻的乳味,就经部而言,慧观的乳味教立不是“华严”,而是“三乘行果不同诸经”...三论玄义,大正四十五册,页5中“声闻人说于二谛,辟支佛演说十二因缘,大乘人明于六度,行因各别得果不同,谓三乘教。”  17.同注12,页807中。  18.同上,页684上。  19.牟宗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2767384.html
  • 圆、顿教相的发展

    自慧观以来便有此说法,然而慧观的二教五时说似乎是将大涅槃经的五味譬视作渐教五时说的成立依据,慧观的第一时教是三乘教,相应于五味喻的乳味,就经部而言,慧观的乳味教立不是“华严”,而是“三乘行果不同...吉藏,三论玄义,大正四十五册,页5中“声闻人说于二谛,辟支佛演说十二因缘,大乘人明于六度,行因各别得果不同,谓三乘教。”  17.同注12,页807中。  18.同上,页684上。  19.牟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5670102.html
  • 永明延寿禅师的唯心净土与指方立相

    同此义。《略疏》谓,藏、通、、圆四教所明四种心若净,则四种佛国皆悉清净,而此四心,归根结蒂,只是圆教所明的自性清净心,此心若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延寿将此二文归结,“如镜明则照远,...怎么回事呢?   华严部的经典,古来或被判圆教,或被判教。今此《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乃是诸菩萨讲渐修如来不思议境界三昧的方法,依理应当判教[37],所以,此经所说的随顺忍或初地的净土往生,...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1578557.html
  • 南泉普愿研究三题

    。只知五祖大师下,有五百九十九人尽会佛法,唯有卢行者一人不会佛法,他只会道。直至诸佛出世来,只教人会道,不事。江西和尚说‘即心即佛’,且是时间语,是止向外驰求病,空拳黄叶止啼之词。所以言‘不是心,...来,只教人会道,不事。”南泉认为,“道”凌驾于名相之上,是一客观存在,是真正的极则,是永恒的,“大道无影,真理无对。等空不动,非生死流;三世不摄,非去来今。”  “道”不同于“觉”义的佛,而是指...

    尹文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0443173.html
  • 应世殊胜捷法

    功德难得尽现;或以大心修学小乘,大心本愿难得满足,心之大小以普度与自度界,法之大小以究竟与权益。心与法本无优劣高下,全在发心起信与下手修持的起点不同而成异象。发心有大小远近,遂有大小权实之法与...具足无上加持力量,直接行者施以不可思议的法力加持,使凡圣速疾达成沟通,令行者速得感应道交,于法生起受用,这一方便,是金刚法的不共殊胜,宗所无,即使是在密乘法门中,也甚是稀有。佛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

    宣南著 寂雯整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4544221.html
  • 经师与禅师——从解经学的立场看

    慧可的作风“玄籍遐览,未始经心”而均受“滞文之徒”的严厉批判来看,即可思过半矣。9宗密时代“禅讲相逢,胡越之隔”,“讲者毁禅,禅者毁讲”的情况也绝不是偶然,以至于他慨叹“修心者以经论宗,讲说者以禅门法”。10  从中国佛教的译经和解经的历史看,学者们一般认为,4到6世纪间,汉译经典已经基本完成了“圣典化”(canonize)的过程,佛典获得了一种修辞的力量,在信徒的心中已经具有了“正统性...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0350874.html
  • 马一浮的儒佛会通观

    、异、成、坏也,总之所依,离总无,亦之所成,离别无总。”(《〈太极图说〉赘言》)其意思说,一与多、总与,相即相入,圆融无碍,与《太极图说》所说的太极与阴阳、理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马一...年便有明心志之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马一浮先生纪念册》第12页)他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糅合百家,贯通融会,熊十力先生赞其“道高识远”(《与贺昌群》,《十力语要》卷二),梁漱溟先生则称许其...

    李明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752049.html
  •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

      继说十二年阿含小教之后,众生根机,有所进步,释尊由专说藏教改四教并谈。既说藏教,又说通教、教和圆教。虽然四教并谈,意在策进二乘之机,回小向大,故说经重点在于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弹偏斥小,如《净...宿草庵,下劣之心,亦未能舍。释尊为进一步教化此辈,向大乘靠拢,就开始般若法门之说教。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于世智辨聪,故仍称般若,五不翻中属尊重不翻也。此番教化时间更长,凡二十二年,基调乃是即有明空...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5058302.html